王銀莉
摘要:在德育背景下,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同時,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成為了培養學生優秀個人思想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導向,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產生認可,利用課程內容的熏陶和老師的指導,培育學生健全人格,實現良好的成長過渡,為他們的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本文對此進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幾點淺見。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重要性分析;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在初中階段,開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關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與文化課程不相伯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來看比文化課程更加重要。在現階段的許多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都忽視了本門課程的重要價值,課程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態度敷衍,嚴重削弱了初中道德與法治的作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老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要樹立正確認知,同時,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優秀的個人素養,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下文對此進行簡要的闡述。
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分析
現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類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時代人才需要德才兼備,首先要具備足夠的法律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其次才是文化素養,道德品質比文化素養更加重要。初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價值觀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離,尤其是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在各種不良思想的沖擊下,學生的思想很容易被侵蝕,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思想防御,保證健康穩定的成長。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開展,可以在思想層面上為學生進行防護,通過課程講解,學生們會逐漸的形成健全的法律意識和優秀的個人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初中階段形成良好的道德基礎,有效的抵御外界因素帶來的思想沖擊,堅定立場,成為新時代需求的人才類型,進一步的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見,初中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非常必要的,老師要對該課程的重要性產生明確認知,在這個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保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這也是老師必須要重點完成的任務。
2 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2.1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得到了有效創新,作為一種新興教育模式,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消除傳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有效的豐富課堂教育資源,給學生們帶來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效果因此得到明顯改善,實現了趣味性和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比如在課堂教學環節,老師可以引入課外資源,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在網絡中找到一些真實的案例,利用這些時政熱點,豐富課堂教學資源,讓學生們圍繞事件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適當的滲透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加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的提升,改變枯燥的課堂環境,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創新,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有非常明顯的助力作用,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2.2開展情境教學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需要認識到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思想層面上對當前的主流理念產生認可,不能操之過急,必須要保證課堂教學趣味性,避免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出現抵觸情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存在許多的概念性內容,老師可以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以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培養。知識是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尤其對道德來說更是如此,所以,要想實現對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教學,教師就要做到從生活實際出發,進而為學生品德素養的培養創設新的路徑。 如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 在生活中則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多媒體進行相關信息的檢索, 使他們能夠通過自覺主動的實踐來實現品德的提升。
2.3堅持立德樹人,提升專業素養
在初中教學中, 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品德對于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良好的品行是實現個人發展的基石,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以,教師要能夠做到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加深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進而在意識的能動作用下,實現對立德樹人理念的培養。 “立德樹人”不僅是傳遞德行,更是對正確為人處世態度的發揚。 例如,在對初中一年級《敬畏生命》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對其中涉及的對生命的歌頌和尊重的內容進行有意識的傳遞,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珍惜時間、勇于承擔的意識等,進而實現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此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做到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獨立的解決問題。如在對一些涉及生活實際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將道德與法治知識生活化,同時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使學生的道德素質在實踐中得以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開展意義深遠,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穩定成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教學創新,改變原有的教學思路,以核心素養的形成為導向,積極的拓展教學資源,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認可,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真正的發揮出此門課程的重要價值,消除各種不良因素對學生成長產生的干擾,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曾敏.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新課程,2020(49):34-35.
[2]金英花.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0):105-106.
[3]田碧霞. 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C]. 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輯).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2020:18-19.
[4]李紅梅.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科學思維培養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9(3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