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霞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不再是“填鴨式”的傳統課堂,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善于利用形象而有趣的思維導圖進行數學知識的交流,可以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習在數學課堂上得到真正的實現。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整理復習課中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優勢,最大限度地優化數學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導圖;學習模式;數學思維
思維導圖也稱為心智地圖、心靈圖或腦圖,是一種將發散思維具體化的方法。形象而有趣的思維導圖作為學習數學的一道工具,它可以為學生提供思考框架,還可以在數學課堂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數學課堂特別是整理復習課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充滿思想,從而促進學生發展并最終幫助學生形成數學課堂上要求達到的情感態度與能力。
一、形象有趣的思維導圖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思想
新課程理念下的整理復習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小學六年級下冊的數學課本從第72頁開始就進入了整理和復習階段,占了整冊書的31%以上,內容包括小學階段學習過的所有數學知識。雖然課本上已經大致分了專題和復習的小課題,但是整理和復習起來還是相對比較困難。一直以來,數學的整理復習課教學模式都相對比較單一,基本采用“相關知識點梳理—各種題型練習—教師點評”的教學模式,評價也相對單一。很多學生覺得,數學整理復習課是無意義且枯燥無味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找到一個能幫助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結構的工具,一個能在數學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工具。通過不斷探究與實驗,進行多次的操作,筆者發現思維導圖能把數學知識點整理并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形象而有趣,有效地改變了傳統枯燥的數學知識整理方式。其次,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會讓思維具有發散性,從而加強數學知識系統的聯系與構建,讓學生明白小學數學中很多知識點表面看起來毫不相干,但它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把它們聯系在一起的就是“數學思想與方法”,從而切實提高整理與復習的效果。再次,學生通過繪制形象而有趣的思維導圖,把千絲萬縷的數學知識點整理成清晰的知識網絡,把自己的思維變成形象而具體的“腦圖”,容易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功體驗。《中山市小學數學教學要義》的通識性目標指出,教師必須長期努力,堅持在所有內容的教學實施中,促進學生發展并最終幫助學生形成的情感態度與能力,包括了在數學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片段一:在上《數與代數》復習整理課前,教師讓學生先獨自把小學六年所學的數與代數相關知識整理一遍,并繪制屬于自己的有關于《數與代數》的思維導圖,然后,在數學課堂上根據各個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了小組交流和集體交流。
在課堂總結階段,教師問:“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1:我喜歡這樣交流的上課方式,可以相互了解到同學的很多想法,我們還可以把數學相關知識點的聯系畫出來,很形象。
學生2:整理所有的內容,我發現數學里有很多知識是相通的,感覺學習數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學生3:我很感慨,轉眼間我們到了六年級,一直以來,我總覺得數學很難,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們就是在圍繞幾個中心點不斷地重復學習,只是形式或者難度隨著年齡而改變而已。
二、思維導圖讓數學課堂“燃”起來,讓學習在數學課堂上得到真正實現
有思維交流就會有思維的碰撞。在進行思維導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別人的思維過程,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思維,讓數學課堂充滿思維碰撞,讓數學課堂真正“燃”起來。
片段二:在進一步深入復習《數的運算》時,班級學生的整理復習思維導圖明顯地分了兩個“陣營”。
第一陣營:我們把“數的運算”相關知識按數的形式進行整理復習,小學階段學過的數包括整數、小數、分數、負數、百分數,等等。數的形式雖然有不同,但是它們的運算方法基本相同,可以互通……
第二陣營:我們是按照運算的方法來進行整理的,包括基本運算、四則運算、簡便運算,還有方程等。雖然數的形式改變了,但是它們的運算方式是一樣的……
兩個“陣營”的存在,對同一個數學知識點有著不同的整理方式。帶著不同的整理方式,我們在數學課堂上展開更進一步的探討與交流。不管哪種思維或角度,學生們都已經自主地把所學知識點進行了歸納與總結,也找到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共性。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安排學生根據他們的最新理解,把他們的思維導圖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完善,讓他們的思維得到升華。
通過多次操作實驗,我們也發現,在數學課堂上把思維導圖作為教學個體,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交流,分享自己的思維導圖,可以改變以教師講解與點評為主的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同時也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在交流中學會耐心傾聽的習慣。在思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養成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學會獨立思考,培養發散思維,從而讓學習在數學課堂上真正實現。
三、思維導圖讓評價方式變得更為多樣
傳統的數學課堂評價方式單一。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一般以教師的主觀評價為主,或者教師根據學生做練習題的對錯情況直接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缺乏過程評價。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學生自評或學生之間的互評相對較少,甚至學生對自己是否掌握知識缺乏反思與評價。而思維導圖作為“學”的策略,能改變傳統數學課堂的評價方式。因為思維導圖是每個學生自己的思維展示,而思維不分高下,只有思維方式的不同,進行自我表達或小組交流就是思維交換的過程,課堂評價就可以在思維交流中而產生,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意義相互學習、合作學習和創造性學習。
《中山市小學數學教學要義》的通識性目標指出,教師必須長期努力,堅持在所有內容的教學實施中,促進學生發展并最終幫助學生形成六個方面的情感態度與能力:包括了解數學的價值;學會耐心傾聽和理性表達,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養成認真勤奮、嚴謹細致、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學會獨立思考,等等。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讓數學課堂變得更為有趣,更加充滿思想交流。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使得思維導圖成為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工具,最大限度地優化數學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作家出版社,2000.
[2]劉燕.中山市小學數學教學要義(第二學段)[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