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婷 許永安
摘要:在新時期的背景下,人們的傳統文化傳承意識正在不斷的加強。而高中階段數學教學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做到迎合時代發展,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教材內容巧妙挖掘,找尋更多傳統文化滲透的契機,讓良好的教育效果得到真正的實現。
關鍵詞:數學文化;高中數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在新課改以及現代教育當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摒棄傳統教學的應試教育思想,應該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真正的展現出教育的育人價值,帶動學生本身獲取到更好的成長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教師在數學教學開展中就應該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讓數學教學在開展的過程當中展現更多的文化氣息。
一、結合數學歷史,滲透數學文化
在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就可以立足數學歷史,讓學生可以探尋數學的歷史軌跡,在其中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因素[1]。從而帶給學生更加強烈的感染力,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持續的增強。
例如,在講解“等比數列”相關知識點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對數學故事進行融合,可以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來為學生展現出為了獎勵王國中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國王為發明者允諾一個要求,發明者指著象棋棋盤說,在第一個格子當中放入一粒麥子;第二個格子當中放入兩粒麥子;第四個格子中放入四粒麥子、第四個格子當中放入八粒麥子,以此類推,只要放滿64個格子即可。剛開始國王覺得這樣的要求很輕易能夠達到,但是在實踐當中卻發現即使拿出全國的麥子也很難達成這樣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對知識點積極的進行探索和實踐,在無形當中達到理想的課程教育效果,使得學生能夠在故事當中感受到數學的奧妙,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文化滲透效果。
二、展現數學之美,滲透數學文化
在數學教學實際開展的過程當中,數學歷史的融合也應該對數學之美積極地進行展示[2]。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對教材內容不斷的進行發掘。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的美感充分地進行展現,達到理想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日常當中,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對數學之美積極的進行展示。比如,無論是形狀對稱還是圖形大小、公式結構上的左右以及上下對稱以及思想方法中的對稱都能夠帶給學生一定的美感。比如,在對“球體”進行學習時就可以通過生活當中圓形形狀物體的展示,讓學生進行欣賞。在對楊輝三角以及二項式定理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探尋數與式之間的對稱美。而在對反證法、直接證明等方法進行運用的過程當中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及方法中體現出來的對稱美......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展現積極性和熱情,有助于數學文化的積極滲透。
三、密切聯系生活,滲透數學文化
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聯系知識實用性的特點,可以在日常教學當中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與一些熱點問題緊密聯系[3]。使得在學生可以在數學應用的過程當中對數學文化更好地進行感知和體會,讓最終文化的滲透效果得到不斷的提高。
例如,在講解“利用二分法來對方程近似值進行求取”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利用生活當中的實例—硬幣來對教學進行開展。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實物16枚一元的硬幣,讓學生探究其中只有一枚為假幣,假幣的分量比其他真幣分量更輕,讓學生巧妙地運用一個天平來對假幣進行測量。在后續教學開展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投入到演示操作當中并對假幣進行找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二分法這樣的概念進行引入,并且讓學生對二分法概念進行利用來對近似值相關求解步驟進行探尋。拉近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二分法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價值,使學生能夠產生親切感。
四、開展課外實踐,滲透數學文化
除了以上這幾個方面,在文化滲透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立足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對更多的數學文化進行引入,打破學生的局限性,讓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例如,在日常的課外學習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和數學文化息息相關的課外書籍,讓學生投入到研究當中。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數學原理》這一羅素所著的書籍,使得學生可以調動以往的知識經驗投入到書籍的閱讀當中。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對于數學語言的分析以及數學邏輯能力的提高,還是對于數學文化的滲透都能夠產生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定期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對專題探討活動進行開展,貼合其中的一些和高中數學知識點相關的內容帶領學生更好的進行探尋。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為學生創造出人文和文化氣息比較濃郁的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來自于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讓文化滲透得到實現。
結論:總之,在高中階段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對傳統文化積極進行滲透是非常重要的。能夠使得課程教學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更加富有文化和人文底蘊,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這其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數學歷史、展現數學之美、密切聯系生活、開展實踐活動。讓數學文化的滲透在課程教學當中得到真正的達成。
參考文獻
[1]趙建英.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2021,(36):57-58.
[2]鄭磊. 把握數學閱讀? 促進數學思維發展——高中數學教材閱讀教學方法探索[J]. 安徽教育科研,2021,(33):28-30.
[3]林清龍. 滲透“課程思政”的中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以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一冊》教材為例[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