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從產教融合相關政策背景和意義出發進行研究,對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構建進行了剖析,從多方面明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學校教育模式的構建策略,致力于有效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滿足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促動職業學校及相關行業企業雙方良性發展。
【關鍵詞】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構建
一、產教融合相關政策背景
產教融合,“產”泛指產業,是指建立在現代社會分工的基礎之上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獨立的產業行業?!敖獭碧刂附逃?,教育活動貫穿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其主要特點是通過組織者對受教者進行的具有特定目的、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的教學活動。產教融合就是將產業與教育有機融合,進而達到實現產業和教育雙贏的一種經濟和教育發展模式。2019年1月,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多項措施,在較高層面上將“產教融合”列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在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中,已經明確規定:“職業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以及二十大報告中都指出,要深度推進產教融合各項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河北省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也提出,要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貢獻能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企業與職業學校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積極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職業教育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有效銜接。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產教融合在服務產業需求,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加快人才培養結構、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創新教育組織形態,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校企協同、合作育人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二、校企雙方實施產教融合的意義
(一)推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產教融合使企業與院校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職業院校能夠獲取相關行業企業崗位工作制度、生產工作流程以及對技能型人才的知識水平、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促動職業院校根據企業生產實際調整教育教學理念,明確專業方向、確立課程教學目標以及要達到的教學效果,對自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逐步向企業需求靠攏,人才培養貼合行業發展需要。
(二)提升職業院校的教學能力
產教融合的實施能高效促動校企合作,使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承擔相應的實踐課程教學將實踐能力、探索意識、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將前沿的專業崗位知識帶入教學過程中,在企業入校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崗位競爭力。另一方面,職業院校選派“雙師型”教師前往企業進修實踐,使教師能夠深入企業一線,掌握行業企業先進生產理念,熟悉企業經營管理、運轉模式、操作過程,在自身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增強實踐能力,彌補行業經驗不足及專業崗位實踐能力的缺失。
(三)實現校企互促良性發展
校企產教融合可以促動雙方良性發展,企業和職業院校實現人力資源的互通、崗位信息的共享。一方面,企業可以將生產經營活動理論基礎進一步夯實,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經營活動,同時企業可以及時獲取院??蒲谐晒?,轉化到生產經營活動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完善提升、院校的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促動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實踐性教學資源能夠源源不斷地回傳至課堂,并且能與時俱進更新,讓教師有更多可以運用的教學案例,豐富和完善了課堂教學,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質量。
三、產教融合在校企雙方推進中存在的問題
(一)校企雙方理念轉變不及時
產教融合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對校企合作育人提供了政府層面的戰略指引,但推動政策如何落地實施,需要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多方共同努力、協作一致。政府層面關于產教融合工作的推進一直在積極進行,但還是可以看到部分院校的辦學理念陳舊,拋開崗位需求談人才培養,忽略市場需求,在思想上、理念上沒有轉變,執行相關產教融合政策時浮于表面,敷衍了事。此外,很多企業缺乏創新性,只看到政府相關鼓勵激勵政策,卻苦于不知如何將利好政策落地實施,以實現企業獲得最大化經濟效益,促進企業高效發展。
(二)校企雙方對接渠道不暢通
由于學校對企業一線生產情況、職業崗位需求、市場期許信息獲取不完善、不及時,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明顯滯后于行業企業生產實際,存在教育理念更新慢,辦學形式單一,培養模式陳舊,導致這種教育體系與教育模式下,造就不出滿足行業企業實際崗位需求的高端人才。究其根本,一是在于職業院校與企業缺乏有效互動、校企合作機制不夠健全完善、沒有一個暢通的溝通交流、合作互助的平臺;二是很多職業學校尤其是辦學規模相對較小的職業學校沒有機會和途徑與企業進行對接,或者只能對接規模較小,生產經營活動社會覆蓋面較小的微型企業,致使雙方合作不正式、不規范,形成了“合而不融”的怪象。因此,如何與專業相關企業建立完善、正式、常規化的產教融合溝通渠道,是很多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困境之一。
(三)“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首次提及,“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核心旨在拉近職業教育教師與企業的距離,使教師真正全程參與實際生產。在產教融合發展的歷史背景之下,雖然明確了職業學?!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戰略方向,但是在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部分學?!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僅僅局限于獲得“雙證”;另外,由于多數職業學校教師平時授課任務較重,無法從教學工作之中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踐活動,故而許多學?!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推進不順利,沒有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推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只能是一紙空談。
(四)企業參與熱情不高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之一是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在校企產教融合推進過程中,“校熱企冷”的現象并不少見,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院校與企業建立的溝通方式更多的是索取式的,尋求企業方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的投入,并且在合作層面上傾向于注重學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工作,工作推動的主體與主導者仍然是學校方,企業方多為被動參與,沒有發揮主導作用,無法實現企業發展建設戰略層面上的整體規劃考量,影響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另外,部分企業受自身局限性影響,過度關注短期既得利益,校企雙方的合作沒有在短期內達到校企雙方“雙贏”的目的,因而無法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很多企業僅僅與院校簽訂簡單合作框架協議,并沒有將合作深化細化,切實投入協同育人工作中。
四、推動校企產教融合深度合作教育方式的構建策略
(一)推動理念更新
國家制訂了系列政策措施對校企合作育人提供了戰略指引,校企雙方都要及時獲取相關政策法規信息,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吃透政策文件精神,打破固有思想壁壘,勇于接受新的發展思想,具有創新開拓精神,與時俱進,突破產教融合工作瓶頸,形成上級部門政策指引、主管部門牽頭推進,學校、企業兩大主體深度融合的良性局面。思想理念的更新與改變是促動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只有做到理念的更新與轉變,才能真正在行動上付諸實踐,增強職業教育生命力?,F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重點在于產教融合互相促動,校企雙方要強化理念的創新,認清自身社會角色,明確目標與職責,加強聯動合作機制,高效同頻同步,時刻保持統一,著力提升產教融合發展、增強校企合作的內生動力。
(二)著力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建設
職教集團化辦學是近些年來興起的區域職業教育主體(院校)與產業經濟主體(行業、企業)聯合辦學的一種組織形態,通過職教集團,區域各主體間協同治理,合理調配,從職教集團內部解決了教育資源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矛盾,有效實現區域內的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從整體上推動職業教育辦學效益和水平提升。各地著力開展各層次各類別職教集團化辦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擴大資源整合范圍,提升區域內職業院校間凝聚力,集合辦學力量,擴大辦學覆蓋面,建立本區域內的職業院校、相關行業企業等主體之間的緊密聯系。職教集團有組織地對區域內各層次、各規模教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統一化管理,多元治理,使職業院校及相關行業企業能夠協同合作、統一決策、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確保人力、財力、信息等要素在職教集團成員單位間流通共享,最終有效提升了本區域職業教育辦學效益。
(三)積極推動“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推動“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需要與時俱進、多方互動,要求學校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規劃與定位明確,需要充分考慮職業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與普通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區別。找準建設培養方向,完善建設措施,建設標準規范、可操性強、滿足教學發展需要的師資專業化發展管理體制機制,是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切實保障。將具有豐富崗位經驗的行業企業生產一線技術技能型人員引入校園、帶入課堂,打破困于教材、唯書本論的課堂教學體系,將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注入教學,既激發廣大教師融合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更新教學內容的積極性,引領學校產、教、研有機融合,又解決了教學過程中“教”滯后于“產”,產教融而不合的局面。其次積極推動教師定期“入企實踐”的管理模式,將一線教師,特別是專業教師“推出校園”,創設校企聯合人才流動機制,搭建良性交流平臺,讓教師走入企業、了解企業,積累實踐經驗與崗位能力,創設理論為基礎指導實踐,實踐為引領升華理論的良性循環機制,不斷促進教師個人業務成長。
(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以造就培養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所必需的合格人才為宗旨,以協同育人共同合作的校企雙方為主體,秉承產教融合理念思想,推動具體人才培養實施方案修訂完善工作,構建產教融合校內外聯合協同聯動機制,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設的符合現代產業發展趨勢和社會需要的實踐型人才培養方案。一是校企雙方要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優化雙方協同育人的管理架構,在教學育人工作中勢必要發揮學校主體作用,而企業協同合作,同頻推進也必不可少,唯有如此方能建立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管理架構,加強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設制度基礎。二是學校要以市場為導向,對接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崗位需要為指揮棒,精準地明確辦學方向,統籌平衡人才需求項目與學科專業布局之間的有機統一,提升產教融合內生動力,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布局,不斷謀求改進和提升,并借助企業協同育人選取富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教學方法,高效進行人才培養,滿足行業以及企業發展需要。三是行業企業方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立足長遠,科學謀劃,提升工作積極性和產教融合參與度,發揮主導作用,立足企業自身長足發展需要,用戰略眼光思考人才培養工作,切實參與到校企協同育人工作的提出以及各類活動實施中,形成產教融合多元管理機制,并據此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完成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教學模式構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培養建設新時代所必需的技能型高素質人才的有效路徑。不可否認,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的開展,在政府部門的引領推動、學校的積極參與、企業協同育人之下,取得一定成績,但要想進一步實現各方主體深度融合、校企協同的高質量發展,仍然需要在實踐中逐步進行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宋立娟,梅媛,宗泊,等. 京津冀協同背景下河北省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發展研究[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21):102-103.
[2] 黎壯偉,張廣麗,宋卉,等. 產教融合培養高職健康管理專業人才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為例[J]. 科教導刊,2022,503(35):74-77.
[3] 王歡. 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對策研究:基于北京市40所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現狀的調查[J]. 職業技術教育,2020,41(33):47-54.
[4] 崔麗君. 職業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 遼寧開放大學學報,2022(0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