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生物知識的講授,不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導致生物教學效果不理想。闡述了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理論,并探討了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張龍龍(1984—),男,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大橋鎮九年制學校。
在初中教育階段,生物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生物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以及科學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育工作。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不能僅教授生物知識,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教育。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并將生活實際與生物知識聯系起來,以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認識。新課改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理念,能為初中生物教師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供指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使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還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運用多種方法解決生物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能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狀態,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同時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發言,使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基礎[1]。
一、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一)初中生物學科的特點
生物學科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物學科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因此在教學生物知識時,教師應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二是生物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將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發現并提出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的魅力,明白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并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生物實驗、生物調查等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
(二)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旨在強調生物學科的基礎地位,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融合的觀念,從而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生命觀念素養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內容,是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必須形成的基本素養。在培養生命觀念素養時,學生要形成尊重生命、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正確的價值觀念,將保護環境作為重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科學思維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素養,其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培養科學思維素養時,學生要學會分析和歸納,將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素養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培養科學探究素養時,學生要提升自己的實驗探究能力和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社會責任素養也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培養社會責任素養時,學生要形成實踐精神、合作意識以及創新思維等,關注生命健康和環境保護問題,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理念和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首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科學思維,使其能夠自主分析和解決生物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生物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形成系統的生物知識體系,并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使其能夠將生物問題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效融入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再次,教師應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通過課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最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小組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學生能學會分析生物問題的方法,提升科學探究素養,了解生命的本質以及生物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2]。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初中生物學科涉及的內容較多,教師需要從不同維度入手開展綜合性教學,以此讓學生可以快速掌握相應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課本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切入點,開展多元化教學,優化課程教學體系,更新教學模式,強化實驗教學,切實提高教學工作水平。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式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優化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課程學習是學生獲得系統性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優化課程體系,以讓學生獲得系統全面的知識,培養其發散思維。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多為封閉式問題,容易固化學生的思維。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促使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在教學“生命的進化”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如下開放性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生物進化成了現在的模樣?這一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生物進化以及相關生物知識的興趣。在學生思考和回答后,教師可繼續提出問題:根據生物化石我們可以看出哪些生物經過了怎樣的變化才變成了現在的模樣?這一問題能使學生產生聯想和想象,讓學生對相關生物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3]。
(二)轉換教學模式,轉變學生學科觀念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主流,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重視。在傳統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不明顯。為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觀念。例如,在“花和果實”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不同植物果實成熟的時間,并讓學生回憶自己在學校或家里看到的果樹成熟的過程。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常見果樹成熟時間不同的原因,并讓學生明白不同果實所含的營養物質不同。之后,教師可以展示一些花和果實的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花和果實分別是哪種植物的,并類比說明不同果實成熟時間不同的原因。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果實成熟時間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相應知識的理解。
(三)組織實驗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實驗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知識并運用生物知識。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教學“植物細胞的分裂”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觀察植物細胞的分裂情況。在學生觀察植物細胞分裂情況時,教師可以提出“植物細胞的分裂與動物細胞的分裂有什么區別?”這一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討論。這樣學生不僅能了解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別,還能加深對相關生物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生物知識,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
(四)優化知識傳遞路徑,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
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生物知識,以此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初中生物學科理論性較強,在教學時,教師要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多種手段對生物理論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優化知識傳遞路徑,以此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以及實際操作的方式進行生物知識學習。例如,在教學“生物與環境”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將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分為如下三個方面:一是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二是生物能夠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三是生物具有調節環境的作用。此外,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科學品質進行培養,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生物知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生態系統”的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對生態系統進行深入分析,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生態系統是指由生物、非生物以及相應的環境構成的有機整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對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并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同時讓學生對小組內不同成員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和總結。這樣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生物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初中生物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以推動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韓延秀.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天津教育,2022(12):173-175.
潘金芳.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甘肅教育,2022(6):81-83.
王鵬.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2):23-24.
楊正軍.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策[J].智力,2021(1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