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霞(1981—),女,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三角城小學。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要求“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1]。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教師聯系日常生活,創設生動情境,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思想。有效地將生活經驗數學化、將數學問題生活化,能夠幫助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帶領學生深入領悟數學的魅力。
一、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融合的特點與原則
(一)特點
數學教材中處處都有生活的影子。數學教師只有將知識點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才能發揮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有所體會,進而樂于參與數學學習。這需要教師深入分析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融合的特點[2]。
生活化:數學教學內容和情境來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如借助購物、時間管理、簡單的測量等活動,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趣味性:將數學知識融入有趣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利用游戲、故事等形式,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數學。
實踐性: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如借助實際測量、數據收集和分析等活動,讓學生一邊實踐一邊學習數學。
綜合性: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以及生活經驗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如借助跨學科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二)原則
“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提出讓教師意識到生活同教學工作有效結合的意義。因此,為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合“生活即教育”理念并踐行“以生為本”理念,教師應秉承真實性、適切性、開放性、應用性原則[3]。
真實性:所設計的生活情境應該真實可信,能夠反映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這樣,學生才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
適切性:所選擇的生活情境應切合學生現階段發展狀況。在情境中的學習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可以感受到挑戰性,又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開放性: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往往沒有唯一的答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多維度地深思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用性:應注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如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作用。
二、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融合的教學意義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點明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4]。為更好地使數學教學生活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小學數學教師應將理論聯系實際,更應分析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融合的教學意義。
(一)助力學生理解知識
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融合可通過情境創設,將數學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實現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形成直觀的認知,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如通過分配物品、計算購物總價、測量空間尺寸等活動,學生可以深刻體會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也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數學知識。
(二)強化學生應用能力
將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相融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具體情境中。如通過制定家庭預算、規劃旅行路線、計算建筑材料費用等活動,學生不僅能鞏固數學知識,還能增強自身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融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具備核心素養不僅需要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形成數學思維方式。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學會在實踐中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如通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信息,學生可以培養數據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增進對數學的理解。這樣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融合的教學策略
數學家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聯系。”由此可知,將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相融合,符合新時代教育理念,且能落實新課標[5]。教師應優化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融合的教學策略,整合多元化資源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推動課堂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下文將介紹某位教師圍繞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條形統計圖”設置的備課環節、教學環節、學習環節、評價環節,以期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遷移與應用能力。
(一)備課環節一探索生活素材,拓展教學資源
數學是人們在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小學數學教師需依據新課標,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圍繞生活素材來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引發對數學問題的興趣。
“條形統計圖”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本單元需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認識條形統計圖。
1.備微課
教師登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在平臺上篩選有關本單元的微課資源,并搜索網絡上有關條形統計圖的資源,旨在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與過程。
2.備學情
教師所帶的四年級學生思維敏捷,樂于提問與思考。結合學生特點,教師探索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案例,讓學生進行數據收集、整理、表示、分析,并用數據制作統計圖,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
3.備教法
教師打算圍繞生活情境、生活案例、生活實踐等,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知識點,認識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場景。
(二)教學環節一利用生活元素,明確教學目標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契合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教師需借助生活元素,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加深學生對抽象事物的了解,鍛煉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
本單元需要學生理解條形統計圖的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確定1格所代表的數量,學會解讀和繪制條形統計圖。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從生活實際入手,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的要素,參與到數據大小和簡單數量關系的分析中,提高統計能力。所設計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經歷表示數據的過程,并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認識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的作用。
2.讓學生分析生活案例,通過對比觀察與總結,掌握條形統計圖的畫法。
3.讓學生參與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表示數據、分析數據的生活實踐,通過生活實踐感悟統計的意義。
教師從教學目標中提煉出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圍繞生活實際,歸納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學會讀圖”,教學難點為“讓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獲取有用信息,分析、解決問題”。
(三)學習環節一借助生活場景,加深學習感知
“教學做合一”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探究知識點,落實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師便可借助生活場景提出實踐任務,提升學生操作與思維能力。
1.活動1—利用生活情境,調動對數據的興趣
任務1:通過“統計水果數量”情境,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統計。
任務2:運用條形統計圖呈現數據,經歷統計過程,知道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
教師創設“臨近暑假,學校要組織一日實踐活動,還打算為大家購買一些水果”這一生活情境,將準備好的常見的水果(如蘋果、香蕉、橙子等)放在教室里的桌子上之后,提出問題:“大家覺得學校該如何統計活動需要的水果數量呢?”
學生根據情境閱讀教材內容,讀完后自行組建小組。每個小組負責統計同學們對于某種水果的喜好,并以條形統計圖的形式呈現調查結果。
2.活動2—分析生活案例,掌握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任務1:借助有關某路口車輛經過數量的生活案例,找到統計與生活的聯系。
任務2:結合生活案例與對應的條形統計圖,體會“1格表示5個單位”等內涵。
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張關于某路口車輛經過數量的統計表,并提出問題:“這個路口一天內有多少輛車經過?哪個時間段車流量最大?”
學生討論并確定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的方法,之后在和組員的合作中與教師的指導下,用“1格表示5個單位”來繪制條形統計圖。
3.活動3—參與生活實踐,體會條形統計圖的應用價值
任務1:根據生活元素參與到統計中。
任務2: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生活中的數據繪制條形統計圖并進行讀圖分析。
教師提出“統計同學的課外活動喜好”的任務,要求各組分配任務。
學生在班級或全校范圍內,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收集數據,以小組為單位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匯總、記錄,畫出相應的條形統計圖。
(四)評價環節一立足生活評價,助推反思反饋
為更好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小學數學教師需關注評價的實施,以評價為途徑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情況,構建有針對性的評價體系,并重視反思反饋。
在本單元的評價環節,首先,教師實施過程性評價。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在生活情境、生活實踐中的參與度、積極性和課堂表現,并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與反饋。
其次,教師實施結果性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條形統計圖繪制成果,給予學生肯定、鼓勵,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心。
最后,教師實施組內互評。小組組長根據組員共享的內容等進行點評。學生在互動中培養學習興趣,深刻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意義。
結語
總的來說,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理應回歸生活。教師應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發揮更大的教學效益,讓學生體會知識學習的價值,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與生活融合的教學中,需要基于生活為學生提供信息,營造環境,設置實踐環節,進行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從而優化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能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與實用性,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丁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貴州教育,2024(6):46-48.
[2]褚玉婷.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融合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15):92-94.
[3]孫珊珊.家庭教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創新實踐探索[J].當代家庭教育,2024(9):97-99.
[4」陳彭義.小學數學與現實生活融合的教學設計[J].亞太教育,2024(6):157-160.
[5」馬永斌.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元素的融合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