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斌
摘 要:新課程改革自實施以來,各級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并總結了許多教學經驗。然而對于課外閱讀這一部分卻未能引起足夠重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導致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極其緩慢。教師應該從全面培養學生的角度出發,重視起這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收獲知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課外學習
語文學科的基本素養之一就是閱讀能力,這也是一個個體向社會發展的需要。呂叔湘曾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不說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優秀文章,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發展多種思維,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陶冶學生的性情,從而加深語文學科的文化底蘊。初中生正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好時期,如果能有選擇地讀一些好文章,從中吸取人生經驗,對初中生來說有利于其一生的發展。
一、三教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所謂“三教結合”就是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有力地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活動,彼此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對于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首先就是要讓學生有濃厚的閱讀興趣,要想做到這一點,單純地依靠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是完全不夠的。這個時候,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要想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家長起一個表率作用就可以了。孩子放學之后回到家里,家長不用著急催著寫作業,不妨就坐在房間里,自己手拿一本書來看,要很認真地看,而不是一味地觀察孩子的所作所為。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是一股強大的推動力,如果能每天都做到在固定的時間拿著一本書仔仔細細地看,孩子就能耳濡目染地愛上讀書,認為讀書是一件類似于“吃飯、睡覺”的平常事情。
二、篩選閱讀書目,注重方法指導
課外閱讀之所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而導致其未能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面上課外書籍繁多,魚目混雜,學生分不清究竟什么是“好書”。要想解決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必須要對課外閱讀書目進行篩選,將適合學生的書目推薦給學生,而對于一些難以理解或者內涵不夠豐富的圖書,則可以讓有能力的學生當作豐富知識來看,而不必要求全體學生都進行閱讀。
三、開展活動,促進閱讀積極性的提高
初中生的心理狀態正值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往往存在爭強好勝的心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學生的這一心態,進行教學創新。對于課外閱讀來講,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定期進行“讀書感悟交流會”,讓學生從閱讀的書目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就該句進行分析,說一說你從中學到了什么。這樣的比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也能相應的督促一些不喜歡讀書的學生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畢竟在集體榮譽面前,沒有人希望拖后腿。由此,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創新的需求,它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閃亮的大舞臺。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對各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的心靈發展,從而影響到行為方式的改變,讓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得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柏林.試論如何培養初中語文的課外閱讀能力[J].科教創新,2012(12).
[2]伏偉麗.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4).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漳縣金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