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探究數學問題,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透過數學問題去認識事物的本質,揭示數學問題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幫助學生發現數學真理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向和途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關鍵詞:數學教學 動手操作 探究能力 培養提高
新的數學教學理念注重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來發現、探究數學問題,從中發現某些數學規律或性質,幫助學生發現數學真理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向和途徑,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從數學的發展史來看,許多數學規律或性質的發現都是從細致的觀察和科學的實驗中得到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數學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有助于透過數學問題去認識事物的本質,揭示數學問題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把握數學中的定理和公式,有助于尋找解題的突破口,有助于探索和發現解題途徑。數學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運用數學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
無論學什么知識,求知欲是最重要的。有的學生感覺數學知識很抽象,也很枯燥,其實數學一點也不枯燥,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來創設,教師要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恰如其分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要注重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快樂,促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投入學習。要根據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制造數學懸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自然會認真地去看書,去理解,去總結。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教師可引入折紙和剪紙的活動,學生通過折紙、剪紙折剪出一幅幅各式各樣美麗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的實驗活動不僅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興趣濃厚,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使數學教學在輕松自如的動手活動中完成。
二、運用數學實驗有助于探索數學概念的形成
抽象的數學概念往往會抑制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傳統教學在講解數學概念時,往往是教師從教材內容的文字中找出來勾畫后讓學生背記,或是從數學概念中的關鍵字眼入手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枯燥無味,干巴巴的例子也難以讓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這種概念教學方法即便是當時死記硬背記住了,但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時間久了,勢必會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數學實驗來還原數學概念的形成,揭示數學概念的原理和本質,這樣,把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原理用簡單形象的數學實驗來降低數學概念的理解難度,使隱性的數學概念變得易于觀察和把握了,概念的形成過程更加直觀明了,學生學起來會輕松而自如。
例如,在學習和理解“方形、圓形、三角形”概念時,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我們平時見到的包裝盒、玩具、紐扣、硬幣等帶到課堂,引導學生從中比較并掌握圖形的特點。用鉛筆描畫出包裝盒、玩具、紐扣、硬幣等物品的外形輪廓,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加印象。也可以引導學生把一根繩子的一端用釘子固定在畫板上,另一端系一支筆,然后拉緊繩子,手握著筆在畫板上繞固定的釘子旋轉一周,一個清晰的圓在畫板上就簡單地畫出來了。通過這樣簡單的實驗操作,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記憶深刻。
三、運用數學實驗有助于驗證數學原理
驗證性的數學實驗借助數學軟件或簡單的動手操作,以剪圖、拼圖等形式進行數學定理和數學規律的實驗驗證。以數學理論作為實驗原理,以實例分析、模擬仿真、歸納發現等為主要實驗方法,探索數學現象、發現數學規律、驗證數學結論等。主要是通過簡單的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對猜想進一步驗證。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通過猜想、驗證,親自解決問題,理解得才深刻,記憶得才牢固。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紙片剪成圓形,然后將圓形的紙片邊緣對齊后對折,然后再打開,反復進行幾次,每次對折的時候換個角度。這樣,我們看到多次對折后的圓紙片上會有多條折痕,從多條折痕的交叉點,我們可以想象到這就是圓的“圓心”,然后告訴學生每條折痕就叫圓的直徑,圓心到邊緣的折痕叫圓的半徑。在這個實驗中,要特別提醒學生的是:對折圓紙片的前提是圓形的紙片邊緣必須對齊。同時,讓學生研究“直徑和半徑有怎樣的關系?一個圓有多少條直徑”等問題。這樣親自動手操作的實驗會使學生獲取的知識記憶更深刻。動手實驗操作實驗雖然簡單,但是調動了學生探究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簡單的動手操作中變得易于接受和易于理解掌握。
總之,動手操作數學實驗讓我們引導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尋找到了對數學概念、問題、知識的思考、探究、分析和驗證,這是對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探索創新思維的探索性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方多逸.“一一列舉解決問題策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評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1(17).
[2]逄亞楠.“圓的認識”教學設計[J].黑龍江教育:(小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10(10).
[3]徐阿林,丁浩清.“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J].小學教學參考,2008(29).
[4]李效宏.讓孩子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3(2).
[5]夏明翰.動手操作有利于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J].小學教學參考,2011(11).
[6]康和來.借助數學軟件或簡單的動手操作讓孩子解決問題方法多[J].小學數學,2003(2).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