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一輪復習《細胞呼吸》的分層教學為例,闡述高三教學中可用分層教學來減少“陪客”,讓每位學生能勇攀高枝,成功體驗學習的樂趣,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三;分層教學;細胞呼吸
高三是一個特殊的學段,是家長、社會、學校、孩子殷切期盼良好收成的時段。大多數評定者都是拿高考成績來衡量高三教學的,故在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味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一部分學生(對普通中學來講可能是絕大部分學生)的感受,讓他們當了“陪客”。這不僅是學生接受教育機會的不均等,更直接影響了這一部分學
生學習的動機、興趣、學習過程和效果。久而久之,他們勢必會出現厭學情緒和不學現象,這樣學生無快樂、無斗志,教師的管理難度也加大了。我認為,在高三教學中可用分層教學來減少“陪客”,讓每位學生能勇攀高枝,成功體驗學習的樂趣,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
下面,談談我在《細胞呼吸》一輪復習中的分層教學。
一、模式——隱性分層教學模式
我校是平行班制,適合隱性分層教學模式。隱性分層是把所有的課程都按原班授課,但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發展。
二、分層目標的制定
根據前期近一個月的查閱、觀察、交談、檢測,結合本章節內容的問卷(關于學情、方法、認識)將學生分為3個層次:A層為基礎層,主要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包括不想學或學不動的);B層為求知層,發展空間大,主要為中等生;C層為探索層,主要為優秀生。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給學生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一次次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喜悅,就能激發起他們不斷向上的欲望。我為他們量身定做了該講的教學目標:基本目標(對所有學生)——識記細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正確書寫兩者的反應式;理解細胞呼吸的意義。深化目標(對B、C層學生)——要求掌握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
和特點;理解細胞呼吸的實質;能夠運用細胞呼吸的原理分析和解釋有關問題;掌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實驗。拓展目標(對C層學生)——理解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綜合運用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相互關系原理分析或解釋相關問題。
三、施教分層
1.課前定向預學
一輪復習課是以《考綱》為綱、課本為本、復習資料書為主線的模式進行的。配套資料書就是我們的導學案。
課前定向預學任務為:(1)每位學生看書完成配套資料書中基礎知識梳理部分。(2)B與C層學生研究考點精析部分和完成例題并發現問題。(3)C層學生構建框架。
通過定向預學,學生可以達到自身能力條件下課本知識的最大內化,為課堂進一步有效學習和討論交流作好充分準備。落實定向預學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之一,課前預學是一項常規作
業,在課前我發動課代表和各組組長進行了檢查統計,自己也進行了抽查。對認真做好課前預習的學生,給予了表揚鼓勵,以促其繼續努力。對于那些沒有認真預習、而抄答案應付差事的,也給予了批評教育,幫其端正態度。督查落實是為促使學生形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2.導入課題
復習課本身就很乏味,好多教師采用開門見山式導入“我們今天來復習……”何談趣味。我們在導入時應盡可能地創設新、奇、趣、疑的課堂教學情境,來吸引和打動學生,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這一步驟采取面向全班統一引導的方式。
方案一:學生活動導入——“掰手腕比賽”(選A層代表參賽,我和其他學生為其加油,共同思考“此活動消耗的能量來自于什么生理作用?”)全員參與并聯系實際激發了所有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
方案二:實物導入——用面包、饅頭、酒、酵母粉、實驗裝置等吸引眼球的物品來激發學生思考和學習的興趣。這些實物如果讓學生參與搜集效果會更好。
3.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我所帶班級中C層學生很稀少,每班只有一兩個,大多數是A層學生。我們無快慢班之分,所以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針對A、B層學生在教學。
A、B層學生的復習內容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所以基礎梳理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一環節,我采用齊讀整體感知框架結構——簡單分析的模式。這一環節C層學生可自由支配時間給薄弱科目,而讓A層學生和B層學生代表簡單分析不同難度的知識,這種安排既避免C層學生浪費時間,又讓A、B層學生分別在體驗成功的同時暴露出各層有待解決的問題。
結合上一環節暴露的問題展開攻破典型知識點,理解記憶環節。
我利用Flash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播放動畫時,讓B層學生代表解說,全體觀看和評判與討論,A層學生代表提問,C層學生答疑,理清細胞呼吸的過程、場所、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反應式。C層學生設計兩個比較表格,A層學生先填寫后B層學生生補充并解釋,盡可能弄清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以及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比較。關于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和細胞呼吸的應用,我引導A層學生舉例,B層學生補充,C層學生解釋。這一環節學生各有收獲。
疑難處理環節——有關呼吸方式的探究實驗設計和分析。此處的疑難是有深度的,對A層學生來說可不參與,按老師的要求消化記憶上兩環節的內容。B層學生能在老師和A層學生的講解下聽懂即可。課后給A層學生適當加壓。不同層次得到不同發展。
4.提問分層
教學過程中,提問是少不了的。我將難度梯度不同的問題有機穿插,分別提問對應層次的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問和回答,不僅可以促使各層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較完整地理解所學內容,同時也使那些學困生在傾聽其他同學的回答中加深對有關問題的
理解。
5.課后作業分層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練習方式,可以使得分層教學
模式的成果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課后練習作業:(1)A層學生必須完成教師挑選的最基礎的題。(2)B與C層學生還必須完成老師挑選的中檔題。(3)C層學生可量力完成剩余題(太難的題教師改編或刪減處理)。課后作業本作業:(1)A層學生完成典型知識的重現——書寫細胞呼吸過程、場所、反應式。(2)B與C層學生完成典型知識的對比和應用題——帶坐標圖的簡答題。(3)C層學生還要完成一點有關方法和思維的題——有關呼吸方式實驗設計或分析題。糾錯作業:各層學生將自己本應該掌握的但做錯了的題整理在糾錯本上,以供考前復習使用。
生物分層教學與新課程中“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在高三生物教學中,教師能夠積極、有效地對每個學生實施分層推進、分層教學,這將有利于轉化“學困生”、培養優秀生,生物教學效果的提高也必將是水到渠成的。
參考文獻:
苗培明.淺談在新課程下加強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幾條途徑.課程教育研究,2012(08).
作者簡介:李玉鳳,女,1978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于陜西省華縣鐵中,擔任教研組長,主要承擔高三生物教學,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