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磊??
摘 要:本課是基于新媒體新技術的支持下,堅持以生為本理念的教學探索。教師堅持“以學定教”的原則,以學生活動為載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教學目標。為了培養學生關愛生命、保護自然的意識與能力,教師精選素材、精搭結構,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的優勢,采取課前師生共同錄制“地球訴說”、課上展示,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以生為本;教學情境;互動課堂
一、 教學背景分析
(一) 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課是《思想品德》七上第三課《珍愛生命》的第一課時。依據“體會生命的可貴,關愛生命,熱愛生活”和“履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義務”的目標要求設計,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生命意識和環境意識的培養。
(二) 教學方式和手段
本節課通過觀看圖片、視頻,合作探究,事例分析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自主學習、獲得感悟的能力。
(三) 教學重難點分析。
1. 教學重點: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尊重生命
2. 教學難點:關愛生命、保護環境
二、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之美;初步形成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2. 過程與方法: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生命的價值,懂得尊重生命。
3. 知識與能力:能認識到生命共生共存的關系,增強環保意識和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三、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教師出示“荒涼的沙漠”圖片,讓學生談感受?
學生(略)
教師:這里似乎缺少點什么?
學生:生命
教師出示第二幅圖片,與前幅進行對比
教師:這時請你們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略)
教師:兩幅圖為什么會給我們有不同的感受?
教師:生命的存在讓世界充滿生機活力,有生命的世界才美麗。
設計意圖:通過兩幅圖的對比,激發學生思考,初感生命之美。
(二) 學習新課
環節一:感受生命
教師:生命,讓大自然變得生動美麗。下面,我們一起感受生命的活力。
播放視頻《原野中的一生》
教師:生命之美,令人驚嘆。請大家說說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學生(略)
設計意圖:觀看視頻,學生初步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環節二:感知生命
1. 請你列舉身邊的生命,并說說它們對地球或對人類的意義。
分組討論,派代表匯報。
教師:聽了大家的介紹,讓我再次感覺到生命的神奇美妙。在生活中,我們常和一些生命接觸,有時也會被它們的故事所感動。
2. 請你分享有關生命的小故事。
學生(略)
教師:生命是美麗的,生命是頑強的。世界是由多彩的生命構成的。每一種生命都以獨特的方式展現著它們精彩的一生,每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設計意圖: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認識到生命的價值。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又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環節三:尊重生命
播放視頻“獵殺獼猴”,并請同學們評價盜獵者的行為。
學生(略)
教師: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生命需要相互關愛,特別是野生動植物,它們是我們同住地球家園的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學生明白生命既是頑強的,又是脆弱的,生命需要相互關愛,逐漸培養他們尊重生命的情感和能力。
環節四:感悟生命
教師:播放“地球訴說”。
教師:聽了地球的訴說,你想對人類說些什么呢?你覺得我們應如何與地球相處?
學生(略)
教師: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各種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關。我們要想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去關愛周圍的生命,保護我們的地球。
設計意圖:以地球的口吻,訴說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造成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啟發學生深思,引導學生明白各種生命相互依存的關系,關愛其他生命就是關愛人類自己。
環節五:關愛生命
教師:關愛生命,保護環境,這是全社會的責任,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也應積極參與。請你說說生活中我們關愛生命、保護環境的做法。
學生(略)
教師利用手機微信漂流瓶的方式,把同學們的好倡議傳遞出去,并展示(播放)網友的回復。
教師:同學們談得很好,而且我們的許多倡議已經獲得網友的積極響應。我相信經過全社會的努力,地球上的生命將可以更加和諧自由的生長,我們的環境也會越來越好,我們的中國也會越來越美麗。
設計意圖:運用微信平臺,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把課堂和生活巧妙的融合,培養學生愛護生命、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能力,實現了小課堂與大世界的鏈接。
(三) 課堂小結
最后,用一首詩來結束新課。
生命的陽光
每一朵清香的花兒/就是一只蝶的夢境/每一只起舞的蝶/就是一片草地的幸福/每一片如茵的草地/就是一條跳動的脈搏/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是一件自然的杰作/它們美好、自由、溫馨、熱烈/每一個歡樂的瞬間/就是一縷生命的陽光照耀世界……
教師:非常感謝大家的精彩表現和熱情參與,我有一份禮物要送給全體同學,請班長上前接收我的禮物,也請你們好好照顧它。(一盆小植物)
班長上前接收禮物并表態。
(四) 板書設計(略)
作者簡介:
張起磊,安徽省馬鞍山市,馬鞍山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