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于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數學教師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服務,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下足功夫,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得以學科成績的進步和知識經驗的積累。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發他們積極的思考,為其提供自主學習的充足時間、必要條件,是數學教師的職責所在。本文就從幾個方面出發,進行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培養策略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策略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135-02
自主學習是初中學生勇于探索數學知識,展開豐富想象、大膽創造的學習活動,充分活躍他們的數學思維,深入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更利于數學教學實踐工作走向新的成功。數學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強化他們的自學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更多的學生順利實現個性化發展目標,繼而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新時期的數學教育獨具特色,長遠規劃進程在加快,未來發展前景將一片大好。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無法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服務,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很難實現教學質量的快速提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機會。師生互動形式化,也是導致數學教學低效化的原因之一,許多教師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組織教學活動,安排相關任務,很不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結合不同學生的發展規律,讓他們自主學習、理解感悟、想象創造,去體會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得以學科成績的不斷進步。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毫無意義,只是浪費時間的教學活動[1]。此外,由于教學氛圍過于枯燥,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理論教學的時間過長,學生們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無法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探究,所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存在著巨大阻力,部分學生還衍生出抵觸情緒,十分抵觸形式化的教學指導、表面化的教學互動,數學教育的諸多弊病應該得到妥善解決。各位教師需要探索多種路徑,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的有效教學展開深入研究,用心做好教學規劃,提供優質教學服務,進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針對性培養,確保他們愛上學習、樂于自學,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在之后的學習活動中有著令人驚喜的出色表現。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意義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強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以及教學效果的整體優化而言非常有利。教師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主體意愿,結合他們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接受程度、實際學情,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再提供更多的自學機會,讓學生做出自由的選擇,進行問題獨立的思考,更快走出固有思維,深入研究數學內涵,體會到自主學習的真正樂趣,其必要性不言而喻。教師改進不足,明確目標任務,努力扮演好“引導者”角色,正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增強他們自主性學習的信心、積極性等,師生關系相當和諧,可以避免師生矛盾的頻發,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各項育人計劃落實到位,真正突顯數學教育以生為本的特色。徹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初中數學課堂由學生做主,學生們自主學習的熱情高漲,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能力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熟練掌握自學技能、其他技能,學以致用所學知識后,便可真正創造出精彩人生,并且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作為一名合格的時代新人,為了社會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課前預習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及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2]。學習知識也是如此,預習環節由學生做主,預習新的知識,回顧舊的知識,能夠找到新舊知識之間存在的“聯系”,接下來的學習目標十分明確,認知水平、思維活躍度、創新意識等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更需要學生自主預習,要求教師針對性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引發他們主動地預習、思考、感悟,并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充滿期待。此外,新課改也強調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做好教學準備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生主動預習的意識及能力,通過布置簡單的預習任務,循序漸進提高任務的難度,課前預習、課中指導、課后總結有著直接的聯系,數學教學環環緊扣,實踐效果更加理想,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教學低效化,并且減輕數學教師的工作壓力,可謂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比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相關知識點時,筆者就讓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課前預習,通過課前的有效預習,去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條件,產生了不同的疑問后,在接下來的課堂活動中繼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判斷。學生預習中總結的問題越多,預習知識產生的印象越深刻,在課堂互動環節中的學習表現就越理想,以此為基礎,通過實施啟發性策略,組織探究式活動,整體強化他們的自學能力,要比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灌輸指導好得多。在學生預習、討論之后,數學教師展開更為具體的講解,直接加深學生的印象,每一名學生的理解記憶都很深刻,在后續的知識探究中有效回憶,是完整構建知識體系的一大關鍵。自主預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初中學生的一生發展,都將起到促進的作用,他們始終做好準備,才去迎接各種挑戰,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成熟化發展的機會更多,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指日可待。
(二)展開小組合作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引起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共同完成任務,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感悟、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3]。因為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學會與人合作,善于小組合作學習,最大程度上激發著初中學生的想象力,擴大了他們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數學教學課堂充滿活力,素質教育理念全面滲透后,必然達成最優化的育人效果。所有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合作技能,發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目標明確,努力完成某項任務,學習經驗直接轉化為個人的能力,對于他們的綜合性發展,就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要點主要包括:在進行科學分組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在布置學習任務時,教師應該觀察學生的表現,必要時利用啟發性策略,引領學生找到正確的思路,避免浪費寶貴的時間;在評價合作質量時,對于不同學生實際表現的評價,考驗著教師的觀察力和總結力,對于全體學生的評價表揚,體現出了針對性、合理性、趣味性等特征,會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和諧,同時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將真正地鍛煉到他們的合作創新能力。比如在教學“軸對稱的性質”時,筆者就先幫助學生展開了科學分組,之后布置了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小組討論、大膽發言,善于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去尋找問題正確的答案。對于不同學生的看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而得出的答案,我們教師無需進行對與錯的評判,不妨作為全新的“討論點”,要求學生繼續展開合作式探究,想方設法驗證自己的結論,對于他人的質疑做出正確的解釋。整個過程,學生有了交流的動力,養成了主動探索和主動創造的習慣,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隨之提高,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順利實現著個性化發展。
(三)創設良好氛圍
數學教師需要創設初中生最喜歡的學習氛圍,創設出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再落實育人計劃,推進指導工作。數學教師需要考慮班級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在情境的創設、氛圍的營造、教學環境的改善上下足功夫,如此一來,學生參與自主性的學習活動,將輕松獲取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從而發揮出最高的水平,積累更豐富的知識經驗[4]。良好的學習氛圍,優質的教學環境,決定著初中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質量,他們對自學信心十足,探究熱情愈發高漲,樂于進行課堂發言、深入探究等,自然成為一名真正熱愛學習的好學生。課堂教學節奏控制得當,數學教師及時給予班級學生合理的評價,用心看到所有學生的發展變化,讓批評教育變成贊美教育,讓灌輸指導成為針對性指導,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習態度等,每一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都變得動力十足,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學以致用所學內容,發現數學課程的魅力所在,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大膽嘗試綜合性的發展,更短時間內成為高素質人才,可以擁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為了社會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中,初中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統統發生了很大改變,傳統固化的教學模式不再適用,并不能起到促進的作用,產生積極的影響,給予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強大助力。因此,就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做好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的創新研究,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愛上自主學習,通過自主性的學習,實現學科成績的不斷進步,繼而成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雨薇.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1):96-97.
[2]崔洪鑫,張萌.初中數學課堂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33):100-101.
[3]宋嘉悅.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才智,2020(18):251-252.
[4]陳萍萍,白小飛,武博.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對策研究[J].情感讀本,2020(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