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旺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驗式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文章探討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將體驗式學習法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學習效果。通過創設體驗情境、引導自主探究和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初中數學教學;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創新精神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地深化,教育教學模式也不斷地創新與發展。體驗式學習這一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逐漸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視。體驗式學習注重學生實際操作時的積極參與,以親身體驗的方式感受知識,提升其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初中數學教學如何運用體驗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升學習效果,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所要探究的。體驗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開展教學活動。它注重學生實際操作時的積極參與,使其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方式獲得知識,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體驗式學習需要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探究,讓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
1? ?創設體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數學這門學科既要運用抽象思維又要進行邏輯推理,對初中生而言,有時會覺得學習數學枯燥乏味且難度較大。所以,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習效果,是初中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體驗情境就是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擬,使學生切身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中的運用,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提升學習效果。
1.1利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
數學這門學科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的理論與概念通常比較抽象、繁雜。怎樣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一直以來都是教師重點研究的問題。教師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數學教學,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提升其學習興趣及實際應用能力。
第一,生活實例能給學生以直觀感受,便于學生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教師通過對生活實例的介紹,能把抽象概念變成具體例子,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數學的用途。
第二,生活實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數學學習。學生發現數學和自己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后,會產生學習數學的強烈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介紹一些趣味數學游戲或者謎題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把握,提升其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設計家庭預算、旅游計劃和其他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題目,使學生能利用已學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既能深化理解數學概念,又能提升解題能力,激活創新思維。
第三,生活實例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解題能力。通過對生活中的實例進行介紹,能夠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中提出解決策略。這一實踐過程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激發其求知欲,培養探索精神。同時,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可能遇到困難與挑戰,通過戰勝這些困難和挑戰,能夠鍛煉他們持之以恒的素質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見,生活實例對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數學教學,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實際應用能力。所以,教師要重視在數學教學當中引入生活實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2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多媒體技術通過形象、直觀的展現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進數學教學質量與成效的提升。同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提高數學教學實效,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價值。
第一,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數學概念與內容以圖像、聲音等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對知識有直觀的認識與把握。并且,它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第二,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案例,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運用。通過介紹真實生活場景中的例子,能夠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的真實應用價值,使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現實問題中。
然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并非無所不能,它僅是輔助手段。就數學教學而言,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推理,提升其數學思維能力與解題能力。與此同時,多媒體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還需適度,對多媒體技術過分依賴可能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時需要對其運用方式進行合理的調控與選擇,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 ?引導自主探究,激活數學思維
所謂自主探究,就是以學生為主,讓其進行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合作學習的活動。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有利于學生養成數學思維習慣。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能夠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的神奇之處,同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激情,繼而產生積極的態度。
2.1引導操作探究,提升思維能力
所謂操作探究學習,是以操作實踐為主線、探究問題為媒介,旨在發展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數學思維的教學方法。它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感悟并發現數學規律,在自主探究、思考與總結中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與思維方式。
第一,操作探究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對數學概念與規律有直觀的感知,進而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掌握。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制一些幾何圖形并通過觀察、測量等方法認識圖形的本質與特點。在操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思考、探索并解決問題,這樣能有效培養其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同時,通過對數學規律及概念形成的探索,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認識數學的本質及思維方式。第二,操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通過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教師能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在操作探究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自身的發展與進步,進而更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學生在操作探究過程中要與教師溝通并交流,這樣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協作。同時,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與探究成果了解其學習情況與需要,同時適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式。
2.2鼓勵合作探究,促進交流互動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促使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共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促進學生交流互動,是一種高級而有效的學習方式。該方式的實施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又能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能力。
第一,合作探究能使學生更主動地投入學習。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并與伙伴進行溝通、互動。這樣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在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合作探究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小組討論及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與人協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及協作能力。
3? ?組織實踐活動,提升實踐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其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正在不斷提升。所以,初中數學教學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有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3.1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數學知識
初中數學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應善于引導他們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
第一,實踐活動能激活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其應用能力的提升。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利用已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這樣能夠激活其數學思維,提升應用能力。同時,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體會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激發其學習興趣與熱情。
第二,實踐活動能培養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利用已學數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3.2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實際問題
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對于初中數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培養其實踐能力。要想實現這一目的,要求教師要對實踐活動進行精心設計,保證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以及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師在實踐中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與幫助,才能保證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能夠體會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激發學習興趣與熱情,還能夠發展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第一,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發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要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自我發展能力。同時,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對學習成果進行檢測,找出存在的不足,以便適時調整學習策略與方法。第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能培養社會責任感。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利用已學數學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對于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進而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體驗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它注重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積極參與,以親身體驗的方式獲得知識,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將體驗式學習與傳統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模擬現實生活、工作場景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提升學習效果。所謂自主探究,就是以學生為主,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與合作過程中,幫助他們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認識的學習行為,提升解題能力,養成數學思維習慣。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有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開展體驗式學習,要求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進而真正地掌握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程新展.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引入設計的五個著力點[J].教學與管理,2020(10):31-33.
[2]姚衛金.邏輯思維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3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