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活動實質上就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將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相互交織的過程。本文以歷史學科為例,對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內涵進行闡述,同時對歷史情感教育的價值進行了分析,最后從情感教育準備和實施兩個階段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歷史教學;情感教育;實施
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它將自己的重點放在對人的內心情感,以及精神世界的教育,實現人在歷史學習中情感的共鳴。
一、 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內涵
在歷史情感教育過程中,首先應當充分地發揮教學內容的作用。歷史學科涉及的內容非常廣,可以說包含所有的科目,包括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經濟發展、文化發展以及歷史發展的規律等,所有涉及的內容都能夠引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好惡感,同時影響學生對歷史道德情感判斷。第二,在歷史教學中,要求學生既要了解自己祖國的發展歷史,又要了解國內的基本國情,增加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健全自己的人格。
二、 歷史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價值
(一) 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指的是人們的品德、智能、性格以及情感等各個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人們心理素質的一種表現形式。人格與情感之間具有密切相關性。歷史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性。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積極地滲透情感教育能夠在促進學生人格形成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的機會,能夠幫助他們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
(二) 促進學生個體認知的發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大腦皮層在愉快輕松的情緒下能夠達到覺醒狀態,進而提升大腦的活動效率,促進人們注意力的集中,增強人們的記憶力,活躍人們的思維。而在相反的情緒下,人們大腦皮層的活躍程度就會降低,也就會干擾整個認知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因素在認知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某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充分的展示或者講述,甚至引入圖片,都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進而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三) 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分別是人們對世界、人生以及價值所做出的思想認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價值觀,它能夠決定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所以說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情感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在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中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當中,知識的掌握是基礎,能力的發展是關鍵,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歷史教學的靈魂和核心。如果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缺少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那么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三、 歷史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 歷史情感教育準備階段
1. 分析教材史實,升華情感體驗:目前所使用的歷史教材,除小部分是原始史料以外,更多的歷史學者根據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性語言,盡管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是對史料的理解能力上尚不足,學生很難從中獲得情感認知。教師在歷史教學的準備階段就應當不斷地豐富史料來論證結論性的語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當中的內容。而通過對史料的理解和挖掘,提煉史料當中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內容,將史料中的情感因素轉化為學生的積極情感。
2. 收集鄉土資源,拉近情感體驗:鄉土資源指的是學校所在的社區周邊的自然生態以及人文生態等方面的資源,包括鄉土地理、風俗習慣、傳統文化、人們所聽到的歷史故事、對某些歷史事件有切身經歷的老人,以及歷史學家等。對鄉土資源開發能夠使歷史教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歷史情感教育實施階段
1. 講授法,激發學生積極情感:講授法是任何學科中最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他的教學方法可能效果比較好,但是不能代替講授法單獨使用。歷史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簡練的語言,富有情感地向學生傳遞教材當中的知識,來激發學生的情感,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在講解“三國鼎立局面”時,可以對其中的某些事件進行闡述,如曹操是如何求賢若渴,如何經過官渡之戰統一北方;諸葛亮如何幫助劉備與曹操、孫權形成鼎足之勢等。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知識,陶冶情操,也能夠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情感的體驗。
2. 角色扮演,再現歷史場景:角色扮演法,指的是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在扮演過程中能夠依照自己對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的理解,滲透自己對該角色的不同情感,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梢钥闯銮榫辰虒W在角色扮演當中具有較大的作用,所以歷史教師應當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例如在講解“五四愛國運動”時,可以播放電影《我的一九一九》,通過巴黎和會上顧維鈞的據理力爭所產生的情感共鳴,引發學生的興趣。在這一情境下,將學生進行分組,分別飾演北大學生、上海工人、國外記者,通過對角色的扮演,進一步理解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以及所產生的五四精神,并引發學生的討論,這樣既能夠升華學生的情感,又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3. 集體辯論,深化歷史情感:每個人對歷史事件都會形成自己特有的看法、立場和不同的情感體驗,這也就為歷史辯論的開展創造了條件。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對某一些爭議的歷史事件進行集體辯論。
例如,在講授鴉片戰爭時,有的學生就會認為林則徐虎門銷煙弊大于利,而引發了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消極影響。有的學生認為林則徐的做法是正確的。他們認為不能夠讓自己的祖國變成英國的殖民地,成為亡國奴,所以說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正義的。這也就引發了學生雙方之間的矛盾。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資料的搜集,在下一節歷史課中進行集體討論。集體辯論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更能夠深化歷史情感。
四、 結語
目前歷史情感教育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只有真正地脫離了傳統的教育觀念,使情感教育貫穿始終,才能夠使歷史教育回歸本真。
參考文獻:
[1]李南.史料教學與學生歷史情感培養[J].文學教育(下),2017(9).
[2]唐福.田淺析初中歷史情感教育的現狀與策略[J].才智,2016(8).
作者簡介:
趙仲英,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濟南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