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捷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生強化理解和深度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也是小學生感受數學知識魅力的關鍵,更是小學生發揮數學學習主觀能動性參與數學課堂學習的核心。這是因為,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能夠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閱讀迅速找準數量關系、明確數學題意。文章就雙減背景下,重點論述了小學數學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方略。希望為廣大的教師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雙減;價值;交流;科學
前言: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向學生傳授知識不是一個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再實踐與改進并存儲在大腦中的過程。教育機構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僅僅只是依靠模仿和記憶,獨立的實踐研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這意味著教師要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借助高效率的學習媒介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打造一個有趣味的平臺,讓學生們能夠學習到真正有用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這也是雙減提出的教學要求。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閱讀量不足,所以對數學題目的理解程度較淺。當一道題信息量較少時,孩子們還能較好的完成閱讀并去分析理解。一旦題目的信息量加大時,學生就會失去閱讀的耐心,無法潛心探究與分析,難以把控和甄別題目所提出的問題,導致解題失誤或失敗。究其根本就是孩子的數學閱讀分析能力較低。
1、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價值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落實,也是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全面培養的關鍵。但是小學生大部分都沒有正確的數學閱讀方法,數學閱讀能力尚且低下,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推進,也對雙減的推行造成了一定障礙。優秀的數學閱讀能力往往能夠讓小學生在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中迅速獲取數學問題、數學概念、數學題的相關內容,不僅可以通過閱讀獲得大量豐富的數學知識,還能逐步形成數學解題思維和數學學習思維。所以,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和數學問題分析能力,強化他們的數學學科認知力。最為重要的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屬于數學語言和數字語言的教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還能讓小學生學到更多的數學語言,感知數學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組織形式。最終,通過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為小學生數學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2.1加強閱讀交流,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學生自主進行數學閱讀探究、合作與交流是數學閱讀學習中十分重要的過程。小學數學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積極的、個人的過程。在經歷一階段的學習時間后教師應該將學習時間與空間交還給學生自己。緊緊圍繞課程,讓學生充分地合作探究、自主交流與學習。在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循序鍛煉與培養。在自主交流與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老師盡自己的能力去給予學生答疑解惑的需求。學生在數學閱讀探究活動中如果有所新發現,就能讓他們感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從而滿足了自己探索的需求。教師搭建自由開放的數學閱讀交流與探究空間,讓學生自己思考,彼此交談從而分享對數學閱讀理解的思維想法,在與他人分享數學閱讀分析的過程中碰撞思維的火花從而體驗獨立探究與交流分享的快樂。例如在學習《圓》這一課題時,可以鼓勵同學們課前對相關知識進行資料的搜集與閱讀,尤其是如何去測量曲線的長度方法?通過課前的閱讀理解讓孩子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彼此交流探究與分享,最終達成思維共識。在共識的驅動下鼓勵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對圓的周長測量進行操作探究。在孩子們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適時質疑、解惑從而引起學生們的重視、思考與討論。學生們感受到合作探究所產生愉悅感,對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理解亦會更深刻,應用意識也會更強。
2.2在查閱資料與探討中明辨閱讀內容的科學性
數學閱讀要仔細分析,弄清概念的實質及公式、法則、定理的條件與結論及推導的依據和思路、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等,閱讀材料中的符號、圖形、圖像、表格應達到形數結合理解。但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足,面對復雜的數學材料,學生閱讀后必然會產生超越其認知的問題。學生知識有限不可能所有問題都能通過學生自己交流得出,當遇到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老師可提供可行的解決辦法。例如,網絡查詢、書籍查詢、相關概念推測、舉例佐證等。網絡搜索是比較快捷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找到大量學生所需要的信息,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網絡進行資料的查找,學生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生閱讀中的片面觀點在大量資料的佐證下也會越辨越明。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量大"的劣勢是材料的甄別,老師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內容科學性的篩選,讓學生體驗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所需的材料的過程,培養信息搜索能力。
2.3數學閱讀交流,整合閱讀資源
學生個人在課前的數學閱讀中得到的結論往往比較單一,數學閱讀思考也應該有"讀書會"一樣的交流探討。數學課堂上需要全面的交流來真正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老師在課堂上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可以列舉交流提綱讓學生就課前閱讀的材料進行分析思考,讓學生有交流的方向、有交流的內容。不同學生在課前進行數學閱讀后的獲得的知識和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充分地表達交流,讓數學閱讀的各自資源通過孩子們自己的語言體系和交流方式進行傳遞,老師利用多種手段鼓勵孩子充分展示,保證學習的資源得到快速有效地收集匯總。當然,為了進行數學閱讀方法的指導,也可以補充一些新的數學閱讀資料,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整合課前閱讀資料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與理解,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和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結束語:
人們常說:"數學是思維與心靈的體操”。擁有良好的心智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不能排除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數學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有獨道特別的語言特征,不能缺少題目閱讀與理解。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與習慣,需要數學教師在學科閱讀中進行認真地探究。向學生教授數學閱讀的基本技能,是數學老師教導學生正確完成數學題的前提之一,也能促進雙減教學目標的達成。數學閱讀能力的獲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這需要教師長久持續的教導與科學的教、學方法。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大腦思維能力開發和發展的關鍵時刻,是人一生中思維最敏捷靈活的時間,也是孩子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
參考文獻:
[1]曹儒平.數學閱讀的“三度”提升數學課堂實效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224-225.
[2]黃建華.耕讀文化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善策略[J].亞太教育,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