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9期
刊物介紹
該刊以學術性、時代性、思想性為追求,視野開闊,理論超前,思想活躍,觀點新穎。在高校學報中,它突破了傳統學科研究領域相對穩定的規范,站在時代的潮頭和理論的...該刊以學術性、時代性、思想性為追求,視野開闊,理論超前,思想活躍,觀點新穎。在高校學報中,它突破了傳統學科研究領域相對穩定的規范,站在時代的潮頭和理論的前沿,密切關注變動著的以廣播電視為中心的大眾傳播事業的新問題、新現象、新觀念,為理論研究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與活力,使研究充滿時代精神和前瞻意識。在新聞傳播類學術刊物中,它超越了一般此類刊物重業務、重應用的傾向,從整個社會文化大背景對傳播現象進行全方位、綜合性的理論研究,并緊緊追蹤國內外理論研究的最新動向和學科前沿,從而營造出更高層次的學術理論和文化品味,被譽為廣播電視期刊中“學院派”的代表。更多簡介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 電視節目收視率價值再辨析
- 轉企改制背景下中國出版人從業生態現狀*
- 抵制電視節目低俗化的經濟分析
- 顯影與祛魅*
——論布爾迪厄的媒介批評 - 中國傳播學研究近況實證分析
——以專業期刊論文為研究視角(2008—2013) - 中國新聞法制建設的“因事成制”模式運行論*
- 長江韜奮獎中社會承認的機會結構*
——基于2007—2014的實證分析 - 中國受眾觀念的多元表述:一種話語理論分析的進路
- 新聞周刊的“建筑”敘述*
——一種跨學科的分析 - “風草論”:建構中國本土化傳播理論的嘗試*
- 我國網絡輿論研究的知識圖譜與研究主題*
——基于CNKI(1998—2014)的數據分析 - 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研究成果反思與范式選擇
- 政治傳播、政治溝通與民主治理
- 政治傳播視野中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研究
- 中國政治傳播的全球意義
- 政治的傳播與傳播的政治辨析
- 意識形態在政治傳播中的樣態
- 中國政治傳播思維的轉變與優化
- 中國政治話語體系的變遷與傳播
- 歷史視野中的政治家形象
- “首屆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學術論壇”成果綜述
- “互文時代”:兩岸電影交流的一道奇觀
- (非)偶然的意義生成:信息演算與互動創造張力下的新媒體美學
- 邵氏早期稗史片與江南文學傳統*
- 語言輿情研究走向探析
- 論傳媒藝術的媒介性*
——傳媒藝術特征論之二 - 論紀錄片跨文化傳播的“綠色鏡像”與風險治理*
- 當代電媒體語境下紀錄片的嬗變*
——從MOOC開始 - 監管關切責任規范:新版廣告法解讀
- 影視劇制片項目成敗因素的系統分析
- 權力感與網絡口碑傳播
——“第二道數字鴻溝”視角下的網絡賦權實現 - 信息可視化推進城市公共服務信息化研究*
——基于“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的分析 - 城鄉青少年媒介使用的家庭環境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基于2013年度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數據的分析 - 海外華語廣播電視發展演變的共同軌跡*
- 法國《世界報》新聞語言中的主觀色彩分析
——基于語用學視角 - 青少年網絡公共傳播參與困境及對策
- 文創特色突出的大學科技園之發展路徑探析
- 論傳教士報刊對近現代中國新聞事業的傳播示范*
- 技術與表征:電視聲音技術對聲音表達的影響研究*
- 報紙內容數據庫建設:商業空間與營銷路徑*
- 關于當前我國電視綜藝發展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以群眾藝術為視角 - 微影像敘事探析*
——對微電影的一種本體性思考 - 基于受眾心理的網絡輿情分析
- 網絡熱點事件在高校學生中的傳播及引導策略探究
- 電影譯者的角色定位及其策略研究
- 中國第一家媒體融合研究院成立
- 寫在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