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婉明
思想政治工作在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起到了引導和促進的作用。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在部分國有企業的改革期間,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也面臨著較多問題,這不僅是阻礙企業轉型發展的因素,也是降低企業經營實力的障礙。
結合當前的部分國有企業發展情況來講,其發展目標和方針必須要在整體社會發展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制定,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以及方針也要具備現代化特點。但是當前有部分企業的領導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軟性任務,是思想意識形態的工作,與實際的發展之間并不具備較為緊密的聯系,這導致企業將經濟效益作為發展重點,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和執行缺乏有效的監管。實體性制度較多,程序性的制度較少;有較多的原則要求,但是剛性要求較少;在處理思想問題方面缺乏有效性,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無法落實。
國有企業作為現代化市場經濟中的主體,思想政治工作的結構以及組織架構必須要具備現代化特點。結合當前部分國企的思政工作開展形式來講,資源體系較為匱乏,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以及物質資源的應用不夠平衡,部分黨政負責人以及企業政工團隊的綜合素質不達標,導致政工工作的落實缺乏有效性。在政治資源方面,政治紀律無法約束經濟活動,思想理念無法指導人們的經營行為,理念的融合不夠深入,甚至基層干部以及黨員干部的日常行為缺乏有效的約束力度,不僅無法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也會導致思政工作存在外實內虛的情況。
隨著國有企業的調整和重組,當前部分企業的職工面臨著較大的變動情況,轉崗或者再就業進一步加強了職工的生產生活壓力,同時也造成職工意識形態的不穩定性,這直接導致國企內部人員組織結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下降。因此必須要落實完善思政工作,這樣才能夠實現思想意識形態的引導。但是從實際情況角度來講,當前部分企業開展的思政工作與實際的發展之間缺乏聯系,未能建立在人員組織結構、意識形態變動的基礎上來調整思政工作的執行模式,以及其內容與職工的實際需求不符,無法解決基層職工的實際問題,未能進行思想意識形態的塑造,這成為了阻礙國有企業轉型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成為了造成人員流失的根本原因。
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國有企業生產矛盾和經營矛盾凸顯,因此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創新制度,必須要以解決深層次矛盾為關鍵,落實觀念更新和思想體系的重組建設。為了促使國企能夠順利的度過轉型期,政工部門必須要解放思想,落實觀念更新就是要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利用當前的現代化道德理念和科學理論,進行黨員群眾以及職工思想的武裝,解決人員的困惑問題,這樣才能夠為后續的思政工作開展奠定基礎。
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理論和經濟理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導思想,讓企業進一步了解黨的基本理論路線以及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規律。堅持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打造服務意識,解放思想,破除原有經濟體制造成的禁錮,這樣才可以實現經營模式以及行為方式的轉型創新。
向心力主要指的是基層人員以及黨員干部能夠擰成一股繩,共同為企業的轉型和改革而服務,構建完善的企業精神,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在這個過程中要汲取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在時代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構建現代化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以及道德規范,并且將其與黨員干部以及基層職工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當前發展勢態較為良好的企業,皆具備良好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例如中國的寶鋼精神、一汽精神等,這都是良好企業文化的體現,同時也是企業落實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徑和最終成果。
這一系列的精神體系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和生存指明方向,并且推動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目標,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也可以整合基層職工以及黨員干部的思想體系,構建相同的目標,實現職業生涯規劃。在黨政的引導下,政工團隊要落實好組織人員架構思想意識的調查和分析,幫助人員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落實好思想引導和精神疏導,這樣才可以使其更加深刻的體會企業精神,能夠在同一目標的基礎上滿足人員和企業共同轉型發展的目的。
從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來看,它是以黨建工作為核心打造的思想意識形態引導工作,這其中黨組織是推進國企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重要組織,同時也是國企改革轉型過程中,必須要進行重點管控的主體。近些年國家十分注重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指導思想,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引導,落實好黨政工作以及黨組織建設,是國有企業思政工作開展的核心。因此無論是企業領導者還是基層管理人員,都必須要認真學習黨的綱領性文件,并且堅持將黨作為引導企業思政工作開展的主要力量。
要構建起一支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黨組織隊伍,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進行黨組織人員素質的培養和技能的優化,堅持專崗專人專責,落實好思想作風建設,通過制度進行人員行為模式的領導。通過黨的宗旨以及紀律教育,實現黨組織人員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培養和教育。引進現代化的市場經濟理論,將思政工作與企業的發展和經濟市場發展需求結合起來,堅持提升創新力度,落實好無私奉獻理念的宣傳,增強黨組織人員的綜合素養,真正實現黨政領導提升思政工作的改革力度,將其作為推進國企轉型發展的必要保障。
國有企業的轉型和改革并不是完全剔除原有的經營模式,整體的經營方向沒有較大的變化。結合整體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規律進行針對性調整,促使國企的經營模式以及運營狀態與當前的市場經濟相符,是建立在供求關系基礎上進行的結構調整。為了預防思政工作在改革過程中迷失方向,就必須要落實好轉型期間的規律把控,企業職工的思想是保證思政工作方向正確的主要依據。在生產經營期間必須要進一步提升職工的積極性,并且通過制度建設來保證職工的權益保障,另外也要挖掘職工的潛能,由于職工處于第一線,因此要帶動職工主動的從其工作職能角度進行轉型和分析,要掌握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并且把握具體的轉型規律。另外要強化企業職工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真正讓企業改革落實到實際中去,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轉型和優化提供依據。
在這個過程中,政工團隊的個人以及黨員干部要走到一線職工中去,走到生產實際中去,不僅要充當生產骨干,也要充當政治思想引導者和執行者,更要作為為企業提供服務的生產者。要與一線職工聯合起來打造具備凝聚力的整體,這樣才可以促使思政工作能夠真正滿足職工所需,想職工所想,也可以提升思政工作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一線群眾對企業轉型期間需求的認知,以及適應能力,可以在改革的過程中逐步進行利益調整,維持良好的期望和愿景,這樣才可以使企業的順利改革和思政工作的落實,具有完善的保障和穩定的群眾基礎。
我國國有企業處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是推動企業順利轉型的重要保障。無論企業的管理者、黨員干部還是政工團隊,都需要在明確自身職能的基礎上,認識到轉型期間應該把握的重點,走到群眾中去了解一線職工的思想狀態,讓思政工作真正成為具有生活化和現代化特點的意識形態。滿足職工所想,滿足企業所需,讓思想政治工作成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