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霞
運動能幫助孩子強身健體,結交更多的朋友,如果某項運動能夠成為他的一技之長,支持孩子走職業的道路,也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以外,運動帶給孩子的遠不止這些,更重要的是對個人性格、品質、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歷練。
鍛煉專注力
鄧亞萍讓兒子從小就開始練習乒乓球,但她看重的是對孩子專注力的訓練。乒乓球是一項需要快速應變、快速判斷的運動,非??简炓粋€孩子的專注力,而專注力的提升同樣會遷移到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所以鄧亞萍也沒有讓兒子成為職業乒乓球運動員,而是學業與訓練兼顧。因為她相信,通過這項運動,兒子可以做到學習的時候全神貫注地學,練球的時候心無雜念地練。
培養自我反思的能力
向內看,學會自我反思,對孩子的一生都彌足珍貴。鄧亞萍提到當年自己打球時有一種死磕的精神,只要打比賽,如果能贏,自己就特別高興;如果輸了,比賽結束也不讓對手走,直到打贏對方為止。雖然從小就爭強好勝,但是如果真輸的話,她不會對別人發火,而是會生自己的氣,找自己的原因,反思自己的不足,找準訓練方法。
受到鄧亞萍的影響,她的兒子也從小學習乒乓球,一開始打比賽時,兒子輸球后,鄧亞萍問他為什么輸。他總是會找各種客觀存在的外界原因,比如說因為天氣不好、地板太滑……鄧亞萍反問他地板滑,你的對手地板滑不滑?因為乒乓球比賽打一局換一邊,所以地板滑顯然不能成為原因,鄧亞萍逐漸引導兒子找自己的主觀問題。
經過不斷的磨煉和反思,鄧亞萍的兒子獲得了北京市青少年男單冠軍。但更讓鄧亞萍開心的是,兒子開始學會自我反思了,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自己有些飄了,戰術被對手研究過了,需要重新練習新的技術。
養成正確看待輸贏的平常心
鄧亞萍認為,現在的孩子普遍經歷的挫折比較少,所以抗挫能力低,但是在運動中,尤其是競技運動中,輸贏是家常便飯,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坦然接受輸贏。另外,如果希望贏得比賽,就需要好好研究如何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公平競爭獲勝,這也是激勵孩子不斷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契機。
特別提醒:尊重孩子的意愿,從孩子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引導
鄧亞萍提到雖然兒子從小練習乒乓球,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籃球,就算是擠出中午吃飯的時間也要打籃球,空閑時間也會看看籃球比賽。對此,鄧亞萍非常鼓勵,并且還會和兒子研究籃球的戰術,幫兒子分析他在籃球上最適合的角色—后衛,并且和兒子一起探討后衛需要的能力和提高的要點,比如需要很強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知道球傳到哪兒,誰能進攻得分等。所以,鄧亞萍提醒父母,幫助孩子建立運動習慣固然重要,但最好從孩子感興趣的運動出發,這會讓孩子更能堅持下去,并愿意為此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