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瑋
【摘 要】企業員工作為企業的動力,擁有改變企業整體狀態的決定性力量;而企業效益更像是催化劑,可以直觀地作用于員工工作及心理狀態。因此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企業效益之間的平衡,對于保證公司正常運營以及社會的穩定具有重大意義。由于因為各種不可預料的情況,或是企業與個人都會無法達成共識,此時,對于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與企業效益間存在的問題就急需一個預案來應對,完善。
【關鍵詞】工作積極性;問題;措施;雙贏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五章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而企業與企業員工之間的勞動合同將二者緊密結合,也將經濟發展與個人利益的收獲進步推向了峰頂浪尖的社會關系中。員工應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尤其注意其中的“敬業”價值準則;而企業也應合法保護員工收益并合理分配利益,以實際效果說話,深入貫徹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方針,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
一、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產生的問題分析
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我國從未放松過的經濟發展也在不斷進步,與之相隨的個人與企業的工作意識也在不斷調整并提高;同時經濟進步帶來的觀念進步也在不斷沖擊著個人與企業的生存方式。在實際生產活動的摸索與實踐中,法律給予約束,規定給予指引,而實際的環境中不確定因素會導致許多問題,例如利益分配不均,工作投入收入不成比例,工作環境存在各式隱患等,這都是造成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產生問題的種種原因,而個人收入問題與工作環境問題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此列舉多數企業中造成員工工作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的幾點主要原因。
(一)工作環境惡劣甚至違反國家法律法規
工作環境從側面體現了企業的精神面貌與文化。因行業不同帶來的環境差異,其中例如色彩,光線,溫度,聲音,氣味等諸多因素均會對員工造成影響,潛移默化的影響情緒導致工作出現差池;而某些可能會對人身造成傷害的工作環境更需要個人與企業共同注意安全,以人為本是每個企業都應遵守的原則,而對于員工身心的直接傷害,會使員工失去對企業信任從而喪失工作積極性。
(二)工作投入與收入不成比例
企業的競爭無疑是殘酷的,其中參與市場經濟的不平等現象也是時有發生,這種不公平的現象違反法律法規,雖不斷打擊但無法全部根除,也因此類企業不平等競爭導致其他企業生存環境壓力巨大,從而造成員工收入降低甚至失業。另一方面,來自地域特有因素導致的人力與資本投入水平變化也加劇了企業與企業,個人與個人的收入不平等。這類大范圍地區經濟變化的因素不因員工個人工作時間的自愿或被迫投入而減小影響,但會影響企業對于員工工作成本投入的安排,從而可能因為員工失去非工作時間過多,而企業不按國家標準補貼或減少各類補償,繼而造成員工工作效率下降,造成惡性循環。
(三)企業對同等員工的工作與利益分配不當
員工的個人能力與工作態度很大程度影響了企業對于個人的利益分配,而個別企業不注意企業文化建設,任由腐化,墮落的不公平交易對人事任命及工作分配造成惡劣影響。職級職稱因為其獨特的作用影響個人收入從而形成了員工之間的競爭,而其良性與否應該是企業的關注高光點。失去公平合理的工作安排會使員工身心俱疲而造成工作積極性下降,而通過不平等手段達到同等收入的員工造成的收入不平等,會加劇企業工作的風險性,帶來不可預測的企業發展問題。
(四)體制問題帶來的工作態度變化
改革帶來體制,體制帶來變化。某些企業因為或多或少的原因,沒有完善且合理的體制,尤其是最基本的管理體制,由此帶來最大的問題是職能劃分不清,從而導致薪酬制度不合理,后續部分影響上文有提及,在此不多贅述。如果說上面的原因都是企業決定的對員工影響,那么還有部分原因一定是在員工自身身上,不思進取的工作態度,推諉脫卸的工作形式,這很大原因是員工自身沒有良好的人生價值觀,沒有對工作的興趣,而家庭環境相對較好,沒有努力進步的思想覺悟。與其說是企業的體制問題決定了薪酬與工作形式可以使行尸走肉的員工得過且過,不如說員沒有對自己清楚的認識,是個人思想與企業體制的沖突與假性妥協。
二、解決員工積極性消極變化的應對措施
(一)企業加強對員工職業技能與企業文化的培訓
職業技能是員工進行生產活動不可缺少的硬性條件,而其中例如安全,合理,規范等方面的處理與操作是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實踐才能提升,這對于企業基礎的奠定以及正常平穩的運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加強職業技能學習會促進員工良性競爭,對企業發展有巨大好處;而企業文化能夠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提升員工對企業核心理念的理解和認同度,不僅能使其產生使命感、歸屬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使員工對人生和未來充滿憧憬。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激勵機制
企業要在廣泛征求員工意見的基礎上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有效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員工自覺的把各種來源得壓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對于不同員工的不同狀態,企業要逐級落實到位,根據不同的情況具體量化不限于物質或是精神的激勵,可以在具體分工明確的情況下進行部分跨專業交流來達到增強員工工作積極性與新鮮感的目的;建立全面、量化、可操作的晉升評價體系,而評價方法不僅要結合工作經歷與能力等硬性指標,也要考慮道德作風等精神指標,以公開的晉升制度激勵員工努力工作;考核的方式要簡單明了,易于操作。公生明,廉生威,管理層要杜絕權力帶來的不正之風,同時保證公平公開的原則。
(三)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企業應讓員工體會到自己的歸屬感,尊重員工的民主權利,發揮員工在部分事件中的參與和監督作用,建立完善重大事項議事決策、選舉公開等機制,堅持把關系企業發展的重大決策和涉及員工收入分配、安全健康、勞動保護、教育培訓等切身利益的問題交員工充分討論,努力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從制度上保證員工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
(四)企業落實對員工的關懷措施
“以人為本”的企業核心理念一大方面的體現即是員工關懷,而員工關懷也是員工個人提升自我,企業長效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在中國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下,企業物資福利,獎金等是每個員工都關注的地方,不開空頭支票,以真金白銀或是福利物資等刺激員工的積極性,使員工進入愛崗敬業的狀態是簡單有效、屢試不爽的方法之一。企業要展望好大局觀,積極主動地著手解決員工心理或者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用心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關懷落實,言必行行必果,形成企業和員工之間信賴雙贏的良好局面。
三、結語:
本文僅是作者從個人角度結合工作與學習得出的部分結論,恕才疏學淺,并不能完全作為指導方針,但其中部分觀點與建議在調取資料核對檢查時得到了大部分人認可,查無邏輯性上的錯誤,如有發現,不吝指正。企業的規模是參考員工積極性的一大指標,因此對于本文論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人是不能做到面面俱全的,本文從貼近企業員工最普遍也是最簡單的需求闡述了變量員工積極性被影響的原因及其解決措施,得出結論直指員工積極性與企業文化機制、個人思想意志有分不開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周梅森.人民的名義[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
[2]李愛梅,肖勝.員工激勵與企業創富[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3]李楠.影響企業員工積極性有效發揮的原因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 2014(30):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