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偉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管理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為了更好地對水資源進行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監管調度,更好地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本文主要對寧夏水文站網現狀和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的解決策略進行了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方法
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水利工作方針,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補齊水文基礎設施短板,以消除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為關鍵,以強化監測預警和監督管理為保障,全面完善寧夏水文測報監測感知網體系,提升監測能力,為保障區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更好推動寧夏節水型社會的建設發展。
1水文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在對水文水資源管理中,水文水資源監測部門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有所欠缺,導致全區水資源利用情況及河湖長制推行的評價、考核工作不能很好開展,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產生了很大影響。所以為更好地對有限水資源進行管理,需要加強水文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更好的解決水資源利用情況不足的情況,更好的發揮在水資源抗旱和水土保持工作上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以持續發展[1]。
2寧夏水文站監測信息化現狀
2.1 信息化監測程度和能力不足
一是水質水量在線監測站點布設不足,主要河流(溝)縣級以上行政區界斷面未全部納入監測,市縣級行政區之間水資源量平衡以及使用難以考核評價;二是墑情、水質、地下水等單一監測項目專業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尚未建成,監測數據的接收、儲存、處理、分析等環節效率低下;三是對水環境水生態的監測站點不足,地市級水質分中心未全部建成,有機物、水生態監測能力亟待提高,數據整合分析能力及數據共享欠缺;四是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儲備不足,不能滿足專業化維護檢修需求[2]。
2.2 現狀水文監測水平和手段落后
一是部分已建成信息化測報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低,設備老化,應急機動測報能力不足;二是水文監測站點傳輸主要依托移動公司GPRS網絡組建的無線專網傳輸,使用衛星備用信道數量很少,中央報汛站及區內重點報汛站沒有通訊備用信道,無線傳輸公網發生故障時數據傳輸無法保障;三是信息化更新改造投及運維經費緊張,投入不足,先進的自動化監測儀器設備裝配短缺、應用不充分,偏遠地區信息采集和數據傳輸技術不完善;四是流量、水質、泥沙等監測項目信息化監測技術受地理、氣候特性影響局限性較大。
2.3 水文信息公眾服務能力不足
一是水文業務服務體系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普及應用不足;二是水文情報預報預警準確度、時效性仍存在局限性;三是水文數據庫運行維護管理、應用服務等軟件不完備且缺乏統一平臺,信息類型和服務目標過于單一,服務面窄;四是數據應用障礙大,數據存儲備份安全措施不夠,水文數據深加工力度不夠,直接服務社會不足,跨部門的數據共享難以實現[3]。
3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的解決策略
3.1 加強信息化儀器設備的推廣應用
在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中,需要對相關的水文監測儀器設備加強管理。在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中,需要加大對相關監測設備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監測設備,更好的提升相關監測設備的利用率,更好的保證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在對水文監測儀器設備管理中,為了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需要定期對相關的設備進行保養和維護,保證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
3.2 構建信息化網絡系統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是網絡應用系統,該系統能夠提供一個平臺,以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在該網絡平臺上,需要保證公開透明各個方面的信息,使有關部門能及時掌握水資源使用情況和水域情況。還可在網絡系統中增設GIS定位性能,以便能夠及時定位并實行統一有效的管理。此外,該網絡系統還可及時了解流域情況,促進有序實施水資源工程[4]。
3.3 完善數據信息系統
需建立完善的數據信息系統,安裝視頻監控、水位顯示器、水量數據及雨量傳感器等,以便可以得到實時精準的數據信息,全面了解區域內的具體情況。借助新形勢下的音頻、高清圖片及視頻等,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獲取數據信息,促使數據共享的實現,數據的迅速傳輸,有助于穩定建設項目的運行。除此之外,健全的數據信息體系,可將利用水文計、雨量統計及閘位得到的數據信息,傳輸到管理監測中心[5]。
3.4 建立旱情、水質、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統
在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中,為了更好地對水質進行動態監測,需要建立旱情和水質監測系統。通過旱情和水質監測系統,可以對水域動態信息進行實時掌握,如果發現問題,需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進行應當[6]。
4結束語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在建設項目的過程中,應認識到水資源建設管理的重要性,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應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提高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的意識,加強水文監測設備儀器的管理,網絡系統以及水質與旱情監測系統,使水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促進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濤.淺談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 (12):103-104.
[2] 馮璐璐.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方法初探[J].農業與技術, 2017,37(22):83.
[3] 張正海.我國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系統發展現狀探討[J].地下水, 2017,39(5):155-156.
[4] 丁海山,張小路.提高水文水資源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策略[J].珠江水運,2019(13):33- 34.
[5] 杜光坤.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的要點探討[J].低碳世界,2019, 9(4):78- 79.
[6] 李國俊.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優化措施[J].低碳世界, 2019,9(3):66- 67.